学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2019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徽剧表演人才培养”召开项目研讨暨结项工作总结会议
编辑:高燕 预审:奚泰来 终审:奚泰来  发布时间:2019-11-27  点击量:

本网讯(音乐学院 高燕)2019年11月27日下午14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研讨暨结项工作总结会议在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领导班子、“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王琳教授以及各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20人参加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王琳教授汇报项目开展情况;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徽剧表演人才”7月7日在安徽芜湖开班,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师生们不辞辛苦,开展理论教学,教学结束后赴安徽徽京剧院开启近两个月的实践教学培训。8月28日-30日,汇报演出在徽京剧院梨园剧场上演,全体学员上台参与演出。安徽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梅梅、安徽省徽京剧院院长赵纯钢、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张建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奚泰来、副院长(主持工作)汪海元、“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王琳、王丹红等领导及业内专家莅临观看演出。徽剧传统经典折子戏《情义千秋》(选段),《罗成叫关》,《贵妃醉酒》,《水淹七军•观阵》等登上舞台,“甩绣、抚眉……”学员们用心的做好每一个动作,唱好每一个音符,获得了阵阵掌声。高校和专业乐团联动,让来自各地的学员们对徽剧剧目、唱腔、表演以及徽剧的艺术特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最终呈现精彩演出。

研讨会第二个部分讨论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徽剧表演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及进一步探讨传承培养地方戏曲人才的新机制和新模式。近百年来,徽剧历经沧桑、几度沉沦,1950年代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代徽剧艺人大多故去,徽剧在传承上出现了“青黄不接、行当不齐”等亟待解决的人才断层难题,加大“徽剧经典剧目 表演艺术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以剧目人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研讨会上,老师们均表示此次项目对徽剧的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肩负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使命;通过职业艺术院团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之间的合作,建立艺术传承与推广的新机制、新模式,履行高等艺术院校的文化担当。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为省内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本当承担起地方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责任,通过传承、创排优秀的传统戏曲节目,进一步推动地方音乐文化进校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传统文化;是培植徽剧传承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集中封闭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舞台教学使青年演员面对面地接受老一辈艺术家和“徽剧”专家 的言传身教,以老带新,提升青年徽剧演员的舞台艺术水平,培养一批未来的徽剧国家级和省级传承储备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剧种理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学员有机会系统学习 与自身舞台艺术实践密切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其理论素养;是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徽剧是徽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徽”字招牌。在推动区域文化综合发展的战略意识下,将这一古老剧种艺术请进高校,扩大徽剧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党总支书记、省艺规办主任李春荣表示:此次国家艺术基金“徽剧表演人才培养”对徽剧传承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开启了高校和职业艺术院团共同保护、传承、发展的新篇章,也为其他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模范带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徽剧表演人才”项目相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肩负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使命,通过职业艺术院团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之间的合作,建立艺术传承与推广的新机制、新模式,履行高等艺术院校的文化担当。通过学戏和排戏,提升学员对剧本、舞台人物的分析能力,同时传承代表性的徽剧折子戏,为徽剧传承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扎实做好艺术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