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8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实践团队走进黄山市休宁县右龙古村落,通过创作舞蹈影像作品《生生不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板凳龙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团队驻扎于徽州板凳龙发源地——鹤城乡左右龙村,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光武的指导下,深入研习这项拥有500余年历史的民间艺术,系统掌握其历史渊源、表演技法、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基于扎实的调研,团队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在保留文化本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作:精心编排舞蹈动作,反复校准板凳龙的舞动轨迹,确保传统精髓不被消解。
为破解非遗传承的时代难题,团队创作的舞蹈影像《生生不息》进行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完整保留徽州板凳龙的文化核心与传统阵型,守护文化根脉;又运用现代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达。同时借助运动相机、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实现视角与空间的多元变换,凸显新质生产力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参与创作的青年学子以自信的表现,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作为“龙的传人”的文化自信与担当。(完)




原报道阅读链接:
《中国新闻网》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384872.shtml
《央视频》
https://m.yangshipin.cn/portrait_video?vid=p0000318sm9&pageContext=btype%3Dforum%26cpid%3D29701961093624504%26ctype%3Dcpid%26from%3D100013%26state%3Dinit%26ts%3D1752129384%26vid%3Dp0000318sm9
《安徽财经网》
https://www.ahcaijing.com/html/2025/xzcz_0714/570243.html
《休宁县人民政府》
https://www.xiuning.gov.cn/zwgk/public/6616520/1184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