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规矩矩教书 默默无闻育人——散记音乐学院薛军老师教书育人事迹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6-06-08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薛军,男,中共党员,音乐学院青年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器乐教研室副主任,从事竹笛教学,担任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指挥。作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青年教师,薛军老师在艺术教育的讲台上和民族音乐表演的舞台上演绎了精彩的人生,取得了大家公认的成绩,受到全院师生的高度评价。这里只是零散记录下薛军老师教书育人的点滴事迹。

一、心中牢记“乐于奉献”,努力践行“为人师表”

自参加工作以来,薛军老师一直致力于音乐学院的竹笛专业课和民乐合奏课的教学,近三年来还兼带了合唱与指挥、重奏课、室内乐课以及音乐学院民乐团的排练与指挥工作,其工作量远远超出本教研室的平均工作量,同时在与同学们的教学互动中,他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快乐。

在竹笛专业技能一对一的小课教学中,薛老师从不迟到与早退,认真细致,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中努力将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与教学水平、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他多次外出到上海音乐学院等知名音乐院校学习、进修,参加大师班,跟随多位专业大师学习。自己的踏实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有3名学生在成功地举办个人“竹笛独奏音乐会”;先后有58次在省文化厅、省音协、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等政府部门、专业协会主办的比赛中获奖;2名同学先后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竹笛演奏方向硕士研究生。

1998年毕业留校工作以来,他就担任了学院的《民乐重合奏》课的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民乐合奏》课教学中,通过老艺术工作者的帮助和指导以及自己的不断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学院的民乐团(队)从一开始的56人,逐渐发展成现在的拥有53人的全建制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乐团(队)也从一开始只能演奏《欢乐歌》、《紫竹调》等丝竹音乐到现在能演奏《瑶族舞曲》、《欢腾的节日》等大型民族管弦乐。在薛老师的精心、扎实、不懈的努力下,目前学院民乐团积累了一批精彩曲目,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三届科技博览会”等专场音乐会,受到与会省、市领导和与会观众的好评;2009320日作为“申报艺术硕士专场汇报音乐会”的主体乐团,其演出受到了包括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昭先生在内的音乐界专家的好评和充分肯定。目前,民乐团已作为承担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2009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艺术团体进入演出序列,并将于10月在安徽淮南和巢湖四所高校举办四场专场音乐会。民乐团的所有学生也在这些成功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学习的动力和自己健康成长进步的快乐。需要说明的是,民乐团的成功与作为指挥的薛军老师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多少次不计报酬的排练,多少个双休日和假期的放弃,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一个教师和艺术工作者的“乐于奉献”和“为人师表”

二、踏踏实实“爱岗敬业” 默默无闻“教书育人”。

薛老师为人低调,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他都做的有声有色,其“爱岗敬业”的精神从不讲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由于工作的需要,院里要求薛老师兼任学院的继续教育秘书工作。这个工作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要仔细认真,对于音乐专业的老师来说,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但是薛老师二话不说,他象做学问那样做这项工作,利用自己可以“挣钱”的业余时间,加班加点,使继续教育学员的学籍管理电子化,并清理一些遗留的问题。薛老师也因此被学校评为“继续教育先进工作者”。

作为青年老师,薛老师和学生年龄差距不大,这就为他与学生打成一片提供了可能,担任学院民乐团指挥,又为他开展“教书育人”提供了合适的平台。自从音乐学院成立全建制的民乐团以来,他从乐团团员的选拔、乐谱的整理抄写到乐团的排练指挥甚至演出结束后的乐器搬运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由于学校实行的是学分制,而乐团成员来自全院三个年级,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时间排练,所以,如果有演出任务,排练是没有周末的,白天排练,晚上也要排练。说句实话,真的很累,但是,他没有半句怨言。在排练中,他特别注重关心乐团中的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经常在课余时间与他们在网上谈心,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增强了排练时的融合度。可以说,伴随着学院民乐团的成长薛老师自己也在排练中得到了学习和锻炼。应该说,薛老师这种“教书育人”是水到渠成的,不生硬,不做作,学生容易接受,他自己也在同学们的成长和进步中得到了乐趣。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行动,只有踏踏实实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但却有着平凡的精彩。这正是我们这个稍显浮华的时代所需要的。

 

 审核者: 审核日期:2016-06-08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