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奚泰来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6-06-08  浏览次数: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安徽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

音乐学院   奚泰来

    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艺术育人是一项向善尚美的事业。奚泰来执着坚守学生管理工作一线16载,完整带了5届毕业生,主持、策划国家、省校级演出和校园文化活动上千场,两次带队赴川灾区艺术支教,持续十六载冒酷暑带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打造了“高雅艺术进军营、进社区、进矿区”,“广场音乐会”、社区音乐学校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参与组建了安徽省首个大学生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团,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上百人次.....

艺术育人从来没有休止符,学生管理工作永远在路上,音乐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固化,打牢基础扎下根,凸显了专业特色:

1、抓艺术典型引路,坚定学生价值取向。

16年来坚持将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大学生明确艺术的方向和本质,让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观伴随同学们的成才之路。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艺术团和教学班上2010年,新增学生艺术团党支部,选拔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委。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求艺术团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既要是台上演出的“台柱子”,也要是场下忙碌的“勤务兵”,还要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领头羊”。他定期给艺术团党支部上党课,主持支部开展专题学习、主题讨论和文化活动等;在党支部内倡导“比思想、比本领、比奉献、比自律”,并通过组织生活推动支部成员开展互评互帮互助。四年多来,奚泰来带领艺术团党支部在重大任务中“练兵阅兵”,一场场大型演出中的团队表现,一次次关键时刻上的先锋作用,充分说明了价值和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艺术团党支部被学校党委书记顾家山评价为“最能吃苦、最能打仗的团队”;而其中走出来丁凡(意大利华人指挥家)、汤扬(全国文华奖银奖获得者)、芮义蓉(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朱泽军(中国民族器乐大赛铜奖 )、严李娅(全国“孔雀奖”声乐大赛二等奖)、王晔(中央音乐学院“英才计划”研究生),“全国优秀志愿者”王博、李家冬、丁一等,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校十佳大学生高燕等优秀典型,更是成为师大学生明星和标杆。2012年,艺术团党支部获安徽省教工委“优秀基层党支部”称号。

2、抓艺术素质拓展,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艺术人才能走多远,既取决于其艺术素养,也来源于其综合素质。学生的专业学习是重中之重。从一进校,便为学生们规划了一条贯穿四年、影响一生的艺术实践之路,通过“三专(大一进行专业导航、专业汇报、专业观摩)、三培(大二专业分流培养、艺术实践周培训、五大乐团培育)、三提(大三艺术实践周提升舞台表现、专业赛事提高技能水平、团体演出提升演出经验)、二展(大四教学实践展示师范技能、毕业汇报展示专业水准)”四位一体学生工作实践体系。提出“X+1+X”主辅学习模式,即完成培养方案的学习以厚积薄发,钻于主项的研习以提升本领,拓展学几门副项辅修以触类旁通;为学生编制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拓展计划,先后制定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20余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探索辅导员有效参与本科教学管理的新模式,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观察、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和存在问题,并因势利导做好学生工作,提升学生成长内动力

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他把主持、朗诵、音乐等艺术用到辅导员工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化的育人风格,他一直讲授《朗诵的艺术》、《表演基础》等课程,并先后培养了几十名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主持。他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得了全国第三届大学生展演获专业组两个二等奖、业余组三个二等奖,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团体三等奖”等骄人成绩。主持省级协同创新项目一项,参与省级课题研究1项。

3、抓艺术服务基层,引领学生奉献社会。

艺术脚踩大地才有生命力,艺术服务社会才有价值。自留校工作以来,奚泰来负责学院的艺术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参与创建安徽省首个高校民族管弦乐团、青年交响乐团,打造出十余个在省内外颇具影响的艺术品牌。校内服务全校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和广大师生文化生活,校外推动高雅艺术进基层系列活动、特色艺术支教等。秉承“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带领学生连续十六年送文艺进基层,深入军营、矿区、社区、广场等普及高雅艺术;连续六年圆满完成安徽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任务;连续三年,数百人次、上万公里,奔赴安徽省24所受助农村小学提供常态化的音乐教师培训和志愿者支教等教育资源,二十名志愿者获国家优秀志愿者称号……各类品牌活动相继受到中国青年网、新浪网、新华网、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等数百余家媒体的宣传报道。

在各项实践中他始终与大家“战斗”在一起。两次带队在震后赴川支教,二十多次冒着近40度的高温,赴军营露天慰问演出,在多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坚持与学生同吃同住,睡教室、吃大锅饭、爬山路、访民居……“2008年汶川地震,奚老师带我们去支教。傍晚,奚老师背着山里的孩子,走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男孩就在他背上睡着了,那个画面我永远都忘不了,温暖到忍不住流泪。也是从那时起,我立志也要做一个温暖别人的人。”这是学生王沥对他的回忆。

4、“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学生工作无小事”

    16载寒暑,10000多个白天和黑夜,完整带完5届学生,他始终坚守一线甘之如饴,对自己的学生却没有半点马虎,谁生活有困难了,谁心思不在学习上了,谁要到哪里去演出,他都了解、记得很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冷暖苦乐都在他脑子里占据着重要位置。2003届毕业特困生孙定海说:“奚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关心和关注,经常把自己的衣服给我们穿,还常常让我们到他家里改善伙食。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哥哥,我现在也成为了一名大学辅导员,他是我的榜样”。2013年一名女学生不慎被蛇咬伤,凌晨时分他连夜驱车两个多小时赴泾县找血清,整夜守在学生病床前陪护。2013年12月底,奚泰来的儿子生病卧床,而那几天也正赶上学生交响乐团承担新年音乐会演出任务,望着儿子不舍的眼神,作为副书记、艺术总监,他还是选择了和学生们一起战斗。

 

曾在安师大任教的先贤朱光潜曾说:“一个民族在最兴旺的时候,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就必发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十六年如一日,倾情倾力,知行合一,奚泰来带领青年大学生发掘和诠释艺术之美,用艺术的视角去体会爱与人生。他已然将生命与艺术、与学生融化在一起,他是一个坚守艺术育人之路的行者。

 

 

 审核者: 审核日期:2016-06-08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