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优秀毕业生风采】刘雨涵:以挺膺担当之姿,奏响青春五彩乐章
编辑:高燕 预审:王俊荣 终审:奚泰来  发布时间:2023-07-04  点击量:

刘雨涵,女,汉族,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曾担任班级素质拓展委员、新生本科生导生、辅导员助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员、民族管弦乐团团长、院学生会综合部部长等职务,2023年安徽师范大学十佳大学生提名奖。

她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总要求为指导,秉承“艺术服务于人民的理念”,在社会实践的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作为二胡尖子生,连续四年参加安徽省高雅艺术进校园、进军营、进基层等艺术实践活动60余场;连续三年参与家乡团委组织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并获“优秀青年志愿者”表彰;连续两年组织公益团队前往山区艺术支教,拓展山区美育课堂,受助儿童共计10000余名,事迹受到安徽日报报道。

一、初心如磐不松劲,争做专业学习“排头兵”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在校期间,她始终对自身严格要求,紧抓学习不放松,各项成绩名列前茅,顺利推免保研本校。连续四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被授予“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实习小组成员”等荣誉称号。获评“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还积极参加各级二胡专业比赛,获中国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展演“最佳展演奖”、第四届“金杜鹃”民族器乐展演铜奖、第五届“金杜鹃”民族器乐展演铜奖、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省级三等奖等。寝室3人同时被推免至本校继续攻读硕士,成为音乐学院保研人数最多的“学霸宿舍”寝室,连续四年获评文明寝室(标兵)。

二、使命在肩不懈怠,争做艺术惠民“传承人”。她始终坚守艺术教育初心,坚持美育教育理念,突出专业优势,积极参与“高雅艺术进军营、进校园、进基层”惠民实践项目,用高雅艺术触动人心,让观众乐在其中,暖在心上。作为艺术惠民“传承人”,每年参与高雅艺术惠民演出60余场,在课余时间,受邀为镜湖区文化馆排演节目,被授予“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不管艺术惠民是校内还是校外,讲台还是舞台,城市社区还是田间地头,她都尽职尽责、精益求精,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播至基层,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她在舞台上演奏出的每个音符,都凝聚着对专业和舞台的热爱。她还主动负责起后勤场务工作,在演出结束前后布置舞台、撤台。虽然每场演出都需要付出很多,但她仍然乐此不疲,尽心做好每一个环节,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为演出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奋楫笃行不止步,争做公益实践“躬耕者”。士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刘雨涵来自一个党员家庭,爷爷是一名近60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从小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成为一名能够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才。她也是朝这个方向奋斗的,参加学院志愿服务工作达百余次。

2019—2021年间积极参加家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因为出色的表现,连续三年被评为县“优秀青年志愿者”。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注重党支部理论学习,为每次的党日活动建言献策,被评为2022年度院“优秀党员”。担任音乐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员,在学院各个年级宣讲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身边同学做好了表率,帮助盲人大学生应考,树立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形象。

作为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她深知山区的孩子最缺什么,大学四年间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扶贫先扶智。连续两年,她带领团队前往大别山区进行艺术支教。2021年暑期实践活动中,她作为团队负责人,开展传承7年历史的“艺路同行”项目,延续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为受助过的10000余名儿童送温暖。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被列为校级重点项目。她积极投身“教育部体育美育计划”,赶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光爱学校进行艺术支教公益实践活动,帮助学校全部的百余名贫困留守儿童感受美育教育、开拓山区美育课堂。受到中青网、安徽共青团、明星公益团队、常州“一加”公益党员标兵的关注和报道。实践结束后,刘雨涵在《安徽日报》采访中说到:“金寨光爱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但是他们很阳光很爱笑,我觉得不是在教他们,而是他们教会了我,让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责任,理解了教育的价值!”去边远的山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到艰苦的基层,用艺术支教锤炼意志。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刘雨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学子的初心与使命,在属于自己的青春赛道上跑出更好的成绩,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