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文/郭宇 图/许恺霖)10月17日晚,音乐学院第二十三届艺术实践周舞蹈专场在音乐厅精彩上演。本场演出以“铭记历史·舞动青春”为内核,集结15个舞蹈作品,通过古典、民族、现代等多元风格的碰撞,演出分为个人独舞与班级群舞两种形式,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视听盛宴。


首先,个人独舞作品成为舞台亮点,舞蹈系教师纷纷登台,三位教师以独舞的形式彰显个人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何国光老师演绎的《鹤》,以灵动身姿与气韵生动的表达,将“鹤”的灵秀风骨具象化;张逍老师的《且看行云》则在古典舞韵律中融入个人对“云”之意象的诠释;杨帆老师的《远方》以充满张力的动作,传递出对未知与理想的追寻。



班级群舞作品则体现协作之美。2023级舞蹈表演女1班的《秋日》以细腻肢体语言在诗意中铺陈舞蹈的叙事张力;2024级舞蹈表演女2班的《唐印》与《簪花一卷》,将古典舞的雅致韵味融入每一个身段、每一次回眸,让传统文化在舞台上焕发光彩;2023级舞蹈表演女2班的《渔光曲》以抒情风格勾勒渔家风情,《莲鼓越歌行》则以热烈节奏传递民俗活力,一静一动间展现班级对不同题材的驾驭力;《走在山水间》系列(《盛开的阿古丽》《心中的绿洲》《蝴蝶》)由马艺珂、邱义恽、张淽棱分别演绎,以民族舞蹈的特有韵律展现地域文化风情。








2024级舞蹈表演男班的《狼图腾》则以阳刚群舞形式,通过力量感十足的动作与队形,诠释“图腾”背后的精神内核,展现男性舞者的团队默契;《生命的涓流》《心诗凝境》两大系列作品,从《对不起,离开你》的情感张力到《狂草》的艺术狂想,从《裂缝里的诗》的诗意表达再到《境》的意境探索,以多维度创作激起观众对生命、艺术的深度思考。此外,《桂梅的花园》的温暖叙事、《春种》的希望感传递、《湾》的地域文化表达,进一步丰富了演出的题材层次。








本场舞蹈专场是音乐学院“艺术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一方面,它为舞蹈专业学生搭建了从课堂到舞台的转化平台,让技术技巧在实践中升华为艺术表达;另一方面,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背景,将历史厚重感与艺术创新性相融合,让师生在排练与演出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