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典型】项家春:十一年俯首躬行,坚持用爱与责任温暖贫困学子

时间:[2020-09-08]

“贫困生在哪里,我的工作就要跟进在哪里。”项家春同志坚持着这样的初心,十一年坚守在学生资助工作岗位上,积极追求创新,用爱与责任精心铺设了万余名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他也从一名资助工作新兵成长为长三角地区学生资助工作专家、全国教育系统资助工作先进典型。他的事迹多次被教育厅组织媒体报道,感动着省内从事资助工作的同志和广大贫困学子,有的贫困学子昵称他为“师父”!

聚焦精准资助,提升资助工作温度

“老师,我想上学!”一个汲着拖鞋的男来到“绿色通道”服务点,“老师,我家境不好,今年已经是我第三次高考了,前两次都是因为付不起学费才没能迈进重点高校的门槛。我可以申请免学费吗,我真的很想上大学”。听完这番话,项家春心里不是滋味儿,也决心为他实现一个大学梦。通过多方联系,最终用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留住了他的脚步。后来这个男孩成长为校“自强之星”,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保研机会,成为了社会的有用之才。就是这个男孩的一句“老师,我想上学!”,让刚参加工作的理解了资助工作的意义,下定了在资助工作中坚守决心,这坚守就是11年。

“每一条数据的背后都事关一位寒门学子,我要用数字温暖贫困学子!”这是他经常挂在心里念叨的一句话,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材料审核的精准,他一天盯着电脑十几个小时,长此以往,颈椎、腰椎落下了毛病,他就常常敷着热水袋继续干!眼睛得了干眼症,他点点眼药继续坚持!每年6000人的贫困生认定审核、11000余名获奖受助学生材料审核、3500余名助学贷款学生服务……十一年来,累计审核各类资助数据两千万多条,做到了零差错,为贫困学子安心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湖北籍贫困生小张在收到学校发的生活补贴时,给项家春回复到:“和湖北省手牵手的安徽省,在那里有一所学校,叫安徽师范大学,她记得她在湖北的孩子,她担心她在湖北的孩子,她还要尽全力呵护她在湖北的孩子!”2020年,学校利用自主研发的“智慧资助平台”,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疫情期间应急资助和“未摘帽52个贫困县”生源贫困生专项资助,第一时间启动了王家坝等蓄洪、泄洪区贫困学子特别资助,做到了应助尽助。疫情期间应急资助被教育部疫情防控每日信息摘编采用,被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安徽广播电台、安徽先锋网、中安教育网等集中宣传报道。

聚焦生活思政,提升思想教育深度

“师父,我和继母关系缓和了”“师父,我有点困惑,想和您说说”“师父,您给我买的衣服,真暖和”“师父,我到家了,大学因您而不同,记得多喝水,虽然毕业了,我会经常回去看您的”……项家春做资助工作以来,经常能收到这样的短信他利用工作之余,在家人的支持下,自学做菜,周末只要有时间,就亲自做菜给一些比较特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吃,他们中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学习困难、有的是家庭关系紧张等。“一起回家吃饭”成了他对贫困生最常说的话。不管猪肉价格涨多少,红烧肉成了项老师家的不变的一道菜,只不过变得是来吃的贫困生越来越多。通过吃饭交流、散步谈心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生活化场景中,将师生关系拓展为朋友和家人,真正做到带着情怀做资助,不只是扶贫,更注重扶“志”和扶“智”。每到冬季,他还为他们买一些御寒衣物。十一年来,通过悉心关怀和培养,他带的20名学生中,有在高校担任辅导员的、有保取研究生的、有在上市公司年薪50万的......未毕业学生均在学校或班级担任学生干部,在各自专业领域中表现优异。资助工作这么忙,还要照顾家庭,很多人不理解带学生的做法,可他认为“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到这些学子的成长成才,正是他们诠释了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聚焦工作创新,提升资助育人效度

“项老师,我们把常规资助工作做好都很吃力,你怎么还有精力创新呢?”兄弟高校的同行们经常这样问。项家春在工作中积极追求创新,和团队一起,全省率先自主研发贫困生量化指标体系,探索出“量化测评+班级评议+回访验证”的新模式,有效的提升了认定的科学性,目前认定符合度达到94.8%;研发贫困生资助需求指标体系,精准分析不同困难程度贫困生的资助需求,为分类资助打下了坚实基础;研发“智慧资助”平台,根据贫困学子需求,开展个性化的精准资助;全省率先探索出价值引领、个性指导、分类训练、效果评估的资助育人项目体系,有效的促进了贫困学子成长成才。贫困生在获得奖学金、毕业、就业、升学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经过十一年的努力,项家春已经成为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资助工作专家,近几年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学生资助“优秀个人”(安徽省高校唯一)、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我身边的资助人”、安徽省学生资助信息报送“先进个人”、校首届三全育人“最美教育工作者”、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辅导员”、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个人事迹入选安徽省十年资助发展报告(高校唯一),教育厅组织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新安晚报、教育《文汇报》等报道他的个人事迹(高校唯一);被聘为长三角地区学生资助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上海市教委、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和安徽省教育厅共同发起成立,安徽省本专科高校仅3人)和安徽省资助工作专家,在全国、全省资助工作会议、培训会等做专题报告10余场,参与全国和安徽省资助工作检查、考评、调研项目论证和重要资助文稿的起草等40余次,主持资助育人项目5项、主编资助育人读本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材2部,发表资助工作研究论文多篇教育部来校调研并高度评价我校资助育人工作并作为唯一受邀高校在全国资助育人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学校资助育人典型经验材料被省委“情况专报”采用。省教育厅将学习推广安徽师范大学资助育人工作经验列入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要点。2019年,教育厅组织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9家媒体到校采访并报道我校资助育人工作。

十一年来,项家春始终秉承“春雨奉献给大地,星光奉献给长夜”的职业精神,俯首躬行,坚持用爱与责任温暖每一位贫困学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将继续坚守,在这片热土之上,挥洒汗水、播洒希望,静待收获的时节。

 

Copyright 2007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